斥资1.2万亿,为什么中国要修墨脱水电站?(组图)






人类史上最大的水电工程,要拉开序幕了。都说土木老哥的黄金岁月结束了,可中央不答应。新一轮的超级大基建,又要搞起来了。

在墨脱水电站开工前,广西平陆运河、武汉荆汉运河、湖南湘桂运河、安徽江淮运河、河南内水运河,还有浙赣粤运河,也将全面启动,总投资8500亿,这些都还是国内的大工程。






海外的还有柬埔寨德崇扶南运河,南美两洋铁路,中泰高铁,马来西亚东海岸高铁以及雅万高铁之后,印尼要修第二条高铁。这些工程,全都需要中国资金,中国技术,中国设备以及中国人才!

其中,最大的项目就是墨脱水电站了。这一座水电站,工期就长达20年,要2045年才能完工。总投资呢?1.2万亿。要是一个土木毕业生,这时候加入雅江集团,那基本上,这辈子不用愁了,直接献身西藏了。干好墨脱水电站这一个项目,就够吃一辈子了。






那为什么要修墨脱水电站呢?要知道,墨脱极为偏僻,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。它到2013年,才正式通公路。这个地方,人烟稀少,产业匮乏,却是一个天然的水电宝藏!

首先,雅鲁藏布江从这里经过,径流量极大。雅鲁藏布江的墨脱段,一年径流量就超过1600亿立方米!其次,它的干流落差超过2700米。其三,它的气候很好,冬季温度在5到15°之间,全年都不会结冰。

很多人不知道,雅鲁藏布江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处女地。它的水电潜能,占全球未开发水电潜能的40%。按规划,墨脱水电站建成以后,每年发电量就能超过3000亿度,相当于三个三峡了。







投资1.2万亿,看起来这个数字极大,但细算起来,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!为什么?首先,它的年发电量太大了。像三峡,一年也就发电900亿度,但墨脱水电站一年能发电3000亿度。三峡水电上网价格大约2毛5,它位于长江中下游,送电距离比较近。但墨脱水电站位于喜马拉雅山脉,输电距离很远,上网价格可能上调到3到4毛。那它卖电的收入,一年就有900到1200亿!

这还只是卖电的收入,建了水电站以后,就会有水库。有了水库,就能养鱼。不要低估中国人养鱼的实力,新疆都能打造成“水上江南”。去新疆,都能吃上本地三文鱼,还有螃蟹了。雅鲁藏布江也盛产高原鱼类,像尖裸鲤、裂腹鱼、双须叶须鱼等。以前不许捕捞,因为西藏生态脆弱,但搞了水库以后,就可以大量培植了。这些都是电费以外的增值收入。



另外,1.2万亿的投资,还能拉动大量基建产业链的增长。比如钢铁、水泥、工程机械以及电气设备等,比如水电设备龙头东方电气、哈尔滨电气,还有水电承包商龙头中国电建集团、长江电力集团以及华能水电等。西藏本地的爆破企业高争民爆,也能吃到墨脱水电站的投资红利。

但墨脱水电站不只是为了“西电东送”,也有“西电南送”的需求。像下游的不丹、尼泊尔、孟加拉国等,都可以找中国买电。就像广西对越南供电一样,未来,西藏也将成为南亚的输电中心!电网过去以后,铁路也会过去。如中尼铁路,早就敲定,开始测绘地图了。

而且,有了这座水电站,中国大量的AI数据中心,都可能迁往西藏。为什么呢?一是,能源量大管饱。二是,身处西部腹地,不用担心安全。那有人问了,要是印度导弹袭击怎么办?这就真不用操心了。






印度位于下游,它敢炸墨脱水电站,第一个被淹没的就是印度东北六个邦!没有这座水电站,印度还可能挑衅一下中印边境线,有了这座水电站,印度比中国更关心它的安全。不但印度不能破坏,任何第三方胆敢破坏,印度都要跟它宣战!

墨脱水电站,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史诗级工程。它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在地球上,再次打造的一张超级名片。

考虑到AI的底层支撑是电力。有了这座水电站,一年新增供电超过3000亿度,中美之间的AI竞争,基本也就不用担心了。它将成为中国AI的最强奠基石!


印度急眼造谣?中国开建雅鲁藏布江水电站,卡住了印度的水命脉?

2025年7月19日,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在中国西藏林芝正式开工。这是一项投资高达1.2万亿元人民币的超级工程,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、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项目之一,规划年发电量高达3000亿千瓦时,是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的三倍。这个消息一经发布,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,尤其在南亚方向,“最紧张”的莫过于印度。



▲雅鲁藏布江水电站设想中的位置

从中国的角度看,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意义远远超出单纯的能源开发层面。首先,能源角度来说,其规划年发电量高达3000亿千瓦时,相当于可替代9000万吨标准煤,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亿吨。这不仅为中国2060年“碳中和”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,也体现了中国以清洁能源引领能源结构转型的决心。

其次,水电站的建设将带动西藏东南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。道路、通信、电网、隧道等将随工程而生,这不仅推动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,也显著增强国家对藏南方向的实际管控能力。

此外,作为中印边境争议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,墨脱一带的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。大量工程人员和设备的进驻,使中国在“地广人稀、交通困难”的藏东南实现突破,也无形中压缩了印度在藏南方向的活动空间。






中国宣布建设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后,印度媒体迅速将其定义为“中国水资源武器化”的威胁工具,甚至有评论将此项目称为“水炸弹”,称中国可能在雨季蓄水、旱季断流,从而打击印度下游农业和生态安全。这种焦虑,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印度的担忧,但也暴露出其对地缘格局变化的深层不安。

事实上,从水文数据来看,印度的恐慌显然被放大了。雅鲁藏布江(即印度所称的布拉马普特拉河)虽然在中国境内全长超过2000公里,但其年出境径流量约1600亿立方米,仅占印度境内总水量的19%-30%。换言之,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大部分水量,源自本土的暴雨和季风降雨——这正是印度降雨极端集中的阿萨姆邦和梅加拉亚邦等地所贡献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该流域的年降雨量极为惊人。例如“世界雨极”乞拉朋齐,年均降雨高达2.6万毫米,远远超过中国任何地区。这种气候决定了即使中国对雅鲁藏布江的径流进行工程性调度,对印度下游水情的实际影响也极其有限。因此,将中国的水电开发行为解读为“威胁”或“操控”,更多是一种地缘焦虑的投射,而非基于客观水文事实的判断。



▲孟加拉国水灾

讽刺的是,印度一边指责中国“可能水武器化”,一边却长期以实际行动实施“水资源控制战略”。早在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,印度就曾单方面切断恒河水源,导致3000多万孟加拉人(时属东巴基斯坦)面临饮水和粮食危机。近年来,印度更是在恒河和印度河上修建上百座水坝,限制下游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水量分配,引发长期水源冲突。

相比之下,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下游修建的是引水型水电站,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坝拦截工程,保留了大部分天然径流。在雨季时,该工程还可调蓄洪峰流量,有助于减少下游洪水灾害的发生,实际上对包括孟加拉国在内的下游国家是利大于弊。孟加拉国对此甚至表达了明确支持态度。作为全球受洪水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孟加拉每年因水灾损失占其GDP的2%。中国工程的调蓄能力被视为帮助其缓解灾害的新希望。






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建成后,其清洁能源不仅可以满足西藏地区的用电需求,还可通过“西电东送”及区域电力外送网络输往南亚国家。对缅甸、孟加拉国等能源匮乏国家而言,这意味着摆脱印度电力垄断、实现经济独立发展的机会。而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贸合作,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。印度对此极为警惕。因为这不仅关乎地缘影响力的重新分布,更涉及其在南亚地区“一家独大”格局的瓦解。一旦孟加拉、缅甸等国更加倾向于依赖中国供应链体系,印度的地区话语权将遭遇实质性削弱。

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修建,是中国多年战略思维和技术积淀的体现。从经济建设、生态减排、民族团结到边境稳定,此一工程可谓利当代、利千秋。而对印度而言,这既是一面镜子,也是一份提醒:镜子,是看清中国水资源开发的科学性、负责任态度,打破“水威胁”偏见;提醒,是面对中国基础设施能力日益强大的现实,应摒弃“零和博弈”思维,以合作取代对抗。






中印作为亚洲两大国,若能在环境治理、水资源管理、基础设施互联等领域实现理性对话与共识,远比互相猜忌、误读动机更具战略价值。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不仅是一道工程壮举,也是一场战略考试。它考验的不仅是中国的技术和耐力,也考验印度是否能从“边境焦虑”中走出,学会与邻为善、与邻共赢。中国没有“水炸弹”,但却有足够的智慧,化水为电、变阻为通。而印度真正该害怕的,不是中国修坝的能力,而是自身对于合作机会的持续误判。

推荐阅读